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9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47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33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4篇
  1971年   4篇
  1970年   4篇
  1969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21.
A new human herpesvirus was recently identified in all forms of Kaposi's sarcoma (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KSHV] or human herpesvirus 8), as well as in primary effusion (body cavity-based) lymphomas (PELs). A 12.3-kb-long KSHV clone was obtained from a PEL genomic library. Sequencing of this clone revealed extensive homology and colinearity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herpesvirus saimiri (HVS) genome and more limited homology to the left end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 genome. Four open reading frames (ORFs) were sequenced and characterized; these are homologous to the following viral and/or cellular genes: (i) Epstein-Barr virus membrane antigen p140 and HVS p160, (ii) HVS and cellular type D cyclins, (iii) HVS and cellula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nd (iv) HVS. Since 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cyclin D1 and some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cancers, the presence of KSHV homologs of these genes provides support for a role for KSHV in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All ORFs identified are transcribed in PELs and Kaposi's sarcoma tissues, further suggesting an active role for KSHV in these diseases.  相似文献   
22.
用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 ( BADH)免疫巴比西 ( BALB/c)小鼠 ,将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SP2 /O-Ag1 4融合 ,在 1 92孔中 ,有约 1 4 %孔生长的杂交瘤细胞 ,用间接酶联免疫方法 ( ELISA)检测表现为阳性。选择其中 2 G3和 2 D10 细胞系 ,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化培养 ,约 2 0 %克隆化细胞为强阳性。选择其中 2 G3- H3细胞株注射到 BALB/c小鼠腹腔中诱导腹水 ,腹水的单抗效价为 1∶ 1 0 3。应用 BADH单抗检查了大麦、水稻、高粱、小麦幼苗的叶片和根的粗提物 ,均呈阳性反应 ,表明 BADH除在光合组织中存在外 ,在非光合组织中也可能存在。讨论了非光合组织 BADH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Summary Polyurethane foam cubes were employed as carriers to immobilize Rhizopus oryzae for L(+)-lactic acid production. The immobilizing capacity reached 450 g-fresh cell/l-cube. The production rate of L(+)-lactic acid could be threefold increased by using the immobilized R. oryzae. The immobilized cells could be steadily used in repetitive fermentations for more than 10 batches.  相似文献   
24.
酿酒酵母属(S. cereviae)变异株和粟酒裂殖酵母属(S. pombe)变异株进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得到融合株SPSC,该融合株比S. cereviae具有强的自身絮凝能力。以葡萄糖浓度150g/L的底物在30~44℃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摇瓶厌氧发酵,获得最佳温度范围为34~38℃,最高发酵温度为40℃。在有效容积2.35L悬浮床反应器中,在pH值3.0~5.0范围内进行连续发酵,获得最适发酵pH为3.5~4.5。  相似文献   
25.
克鲁斯假丝酵母及其近似种的脉冲电泳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CHEF)系统分析了克鲁斯假丝酵母(Candida krusei),郎比可假丝酵母(C. lambica)和粗状假丝酵母(C. valiad)的模式菌株的电泳核型,发现这三种表型相似的假丝酵母却具有互不相同的染色体DNA分子带型,为其分类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鉴别依据。在常规分类学研究的基础上,测定了AS 2.75(原定种名为(C. incospicua),AS2.1182(原定种名为 C. lambica)和AS 2.1772(未定种)等三株假丝酵母的G+C含量和脉冲电泳核型。通过对已报道的C. inconspicu的G+C含量及上述三种假丝酵母模式菌株的脉冲电泳核型的比较分析证明,AS 2.75和AS 2.1772为粗状假丝酵母(C. valida),AS 2.1182为克鲁斯假丝酵母(C. krusei)。  相似文献   
26.
无花果蛋白酶通过8%戊二醛活化载体,共价结合到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GM201上,固定化作用在pH7.7,酶浓度0.8mg/g树脂,4℃下进行6h。得到的固定化酶表观K_m值(酪蛋白,1.11×10~(-4)mol/L)小于溶液酶K_m值(1.96×10~(-4)mol/L);固定化酶活性在pH6~8保持稳定,溶液酶最适pH为7.2;固定化酶最适温度由溶液酶的50~60℃移至37℃;固定化酶25℃保持7d,重复水解酪蛋白7次后,保留83.3%活性。固定化酶对酪蛋白水解度达47.5%,对大豆球蛋白达11.6%。  相似文献   
27.
利用KCN、H_2O2和SDS的选择性反应引起的SOD同工酶谱带变化即可鉴别粗抽提液中的SOD同工酶类型;用这种方法对五株不同种根霉的鉴别实验表明,它们均不同程度地含有Cu,Zn型和Mn型两种SOD,前者约占80%左右,后者只占20%左右。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样品中SOD活性测定结果与在同工酶谱上的鉴别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8.
29.
1921年,Molish首先在光镜下发现植物叶片细胞核中有一种晶体状的内含物(见Weintraub等[1])。后来人们陆续在某些动、植物的细胞核中观察到了这种结构[2—4],并称之为核内含体(intranuclearinclusions)。Bigazzi[3]曾在45种桔梗科植物的细胞中看到了核内含体。但在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中发现内含体的报道很少,至今仅在榛子组织培养分生细胞中看到了类似的结构[5]。我们在对西洋参体细胞胚胎发生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在胚性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细胞的核和细胞质…  相似文献   
30.
细叶黄芪叶肉原生质体发育早期细胞壁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透射电镜术、电镜多糖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壁荧光染色以及香豆素抑制细胞壁再生等方法,对细叶黄芪(Astragalusm elilotoides var.tenuis)叶肉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及其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培养24 小时的原生质体表面产生一些突起小泡,有时可见少量纤维组分的形成。培养3 天时这种纤维组分明显增多。至5 天时可清楚看到再生壁是由纤维和颗粒构成。六亚甲四胺银染色证明它们都是由多糖组分组成的。另外,培养36 小时的原生质体有相互粘连的现象。电镜观察、荧光染色及香豆素处理的研究表明粘连与再生壁的形成有关。根据上述观察结果,对原生质体再生壁的结构及其化学性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